公元936年,后唐的最后一任皇帝李从珂,望向洛阳城外杀气腾腾的叛将石敬瑭,李从珂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他绝望的登上了玄武楼,命人纵火焚楼,曹太后、刘皇后,还有太子李重美也都死于了这场大火,后唐就此灭亡。
很多人都对后唐的灭亡唏嘘不已,原因是它灭掉了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朱梁,并最大限度的恢复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还有一点,那就是同样的国号,同样的李姓,让人们都误以为它就是唐王朝衣钵的继承人,但事实上,后唐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其国君也并不姓李。
沙陀突厥,寄居于西域
后唐的第一任皇帝是李存勖,谥号庄宗,在五代十国时期,他是一位少有的文武全能型君主,23岁继晋王位,败后梁、破契丹,以至于朱温在看到了战马上的李存勖时都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然而,就是这位同样姓李的“大唐”皇帝,却是如假包换的少数民族,李存勖是沙陀人,父亲李克用因立有大功,而被封为晋王,而沙陀人的突然崛起,其时间节点则要更早一些。
唐王朝早期最大的外部忧患就是突厥,但随着帝国采取了恩威并举和胡汉双轨的国策,曾经强大的突厥日渐衰落,东突厥、西突厥相继灭亡,沙陀人就是西突厥中的一支。
这一部分突厥人移居到了唐朝的北庭都护府,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一带,因为那个地方有大的沙丘,于是他们被称为沙陀人,也叫沙陀突厥。
早期的沙陀人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出现的,即沙陀、安庆和萨葛,称“沙陀三部落”,他们的人口数量并不多,与以往活跃在中国西、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沙陀军队却十分的骁勇善战,可谓是突厥中的突厥!
就是这样的一支游牧民族,在当时却鲜为人知,就连他们的姓氏也是很晚才出现的,欧阳修说:“夷狄无姓氏”,他们很多都是以族名为姓的,比如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他的原名叫做朱邪赤心,而具体的说,朱邪也不是姓,而只是沙陀部落的族名而已。
沙陀突厥与唐王朝的关系紧密,早在唐太宗时期,沙陀人就曾出现在唐朝征伐高句丽的军队之中,虽然战争最终失败了,但沙陀人刚猛的作战风格却给唐王朝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公元714年,沙陀的另一别部沙陀金山,受唐玄宗的宣召前往长安觐见,当然这在胡风甚浓的唐代根本算不了什么,但也正是由于过于依仗胡人的力量,才导致大唐王朝自食恶果,走向了不归之路。
大家都知道唐王朝的由盛转衰,是始于玄宗朝末期的“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本身就是个粟特人,对于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反叛,中央政府根本没有预料到,以至于短短半年的功夫就把长安丢了。
最后,唐朝还是借助回纥人的力量才平定了“安史之乱”,而此时能够威胁大唐边境的力量已经变成了回纥、吐蕃以及南诏,回纥趁大唐剿灭突厥,以及依仗助唐平乱之功,接收了大部分的西域土地,并且恃兵骄纵。
而当时的吐蕃王朝也趁大唐内乱起兵犯境,一举攻陷了河西、陇右等地,彻底阻断了河西走廊,云南的南诏也迫于吐蕃的强大而归顺了吐蕃,此时西部边陲是回纥和吐蕃的天下,弱小的沙陀根本不值一提。
归附大唐,受赐为李姓
由于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被吐蕃阻断,沙陀人想要朝觐大唐就必须绕行回纥,从而处处受制于回纥,同时这也引起了吐蕃的不满,密谋要把沙陀西迁,于是沙陀人开始向东投奔大唐。
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发动叛乱,河东节度使范希朝奉旨弹压,他所依仗的正是这些招募来的沙陀大军,此时的沙陀首领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曾祖父朱邪执宜,沙陀人也跟随范希朝进入山西北部,从而在此地长期的定居繁衍了下来。
公元840年,回纥被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所击败,而被迫西迁逐渐发展为了维吾尔族的前身,吐蕃王朝也在此时经历了“邦金洛起义”后而迅速崩溃,两大帝国的同时衰亡反而给了沙陀人发展的机会,从此他们开始不断壮大。
公元886年,当时隶属于大唐岭南道的广西桂林爆发了著名的“庞勋之乱”,原本为了平定南诏之乱,朝廷征调了徐州和泗州之兵驰援广西,平乱之后,这些徐、泗之兵也就留在了桂林戍边,按计划三年一换防。
但三年过后又三年,始终没有换防的消息,久居岭南的徐、泗士卒们眼见归乡无望,便心生不满,他们推选粮科判官庞勋为首领发动叛乱,夺了兵器辎重,要杀回老家去,历史上也称这次叛乱为“桂林兵变”。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评价说:“唐亡于黄巢,而
祸基于桂林”,一方面,此次的战乱涉及
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多地,是帝国经济命脉之区,对于唐王朝的打击极大,另一方面逃散的起义军散落各地,都成为了后面更为汹涌的起义浪潮的主力军。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唐朝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从河东征调来了沙陀人参战,此时的沙陀首领正是朱邪赤心,由于在平定“庞勋之乱”的作战中立有大功,朱邪赤心被唐懿宗赐名为李国昌,并任命其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镇守大同。
从此,沙陀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稳定的根据地,河东地区也开始成为了沙陀人的传统势力范围,但不久后,李国昌“恃功益横恣”,渐渐的拥兵自重,这也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怀疑。
公元872年,唐懿宗打算将李国昌降为云州刺史,李国昌当然不从,他称病不去任职,后来还与其子李克用一起密谋,杀死了云州防御使段文楚。
此举彻底惹恼了新继位不久的唐僖宗,公元880年,蔚、朔诏讨使李琢与卢龙节度使李可举,以及吐谷浑都督赫连铎等人合兵讨伐李国昌,沙陀大败,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不得以逃往了鞑靼避祸。
剿灭黄巢,结怨朱全忠
早在沙陀人北逃的5年前,私盐贩子王仙芝便在长垣起兵反唐,很快他的同乡黄巢也加入了进来,一场引发唐王朝崩溃的农民起义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公元881年,黄巢大军竟然攻入了帝都长安,完成了他“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宏愿。
面对危局,唐朝都统右司马王重荣向唐僖宗建议,再度启用远在鞑靼的沙陀人,而此时,李国昌已经去世,沙陀兵控制在其子李克用的手中。
获悉唐朝有意重用自己,李克用格外兴奋,旋即率所部骑兵1万7千人南下驰援,朝廷立刻封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
李克用沙陀兵的参战,对扭转战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李克用时年28岁,年轻有为,《新五代史》记载其:“善骑射,能仰中双凫”,李克用的射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双眼一大一小,时人称其为“独眼龙”,与养由基、李广、黄忠、南霁云合称史上五大神射手。
公元883年,掺杂了鞑靼等少数民族的沙陀军队迫使黄巢放弃了长安,使得起义军迅速的崩盘瓦解,《资治通鉴》说:“克用年二十八,于诸将最少,而破黄巢,复长安,功第一,兵势之强,诸将皆畏之”。
此时,已被封为河东节度使的李克用入主晋阳,同时兼任大唐的同平章事,相当于有了宰相的职权,随后李克用不慌不忙的拿下了泽州和辽州,紧接着又将潞、泽、邢、洺、磁等五州纳入了其势力范围。
然而黄巢破后,立有大功的李克用也并不是唯一的存在,当时的唐朝还有一位实力派人物,他的势力完全可以和李克用相抗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黄巢旧将,占据汴梁的朱温,当年投降大唐后被赐名朱全忠。
李克用与朱温的结怨,始于公元884年的一次酒宴,朱温客气的迎请率兵经过汴梁的李克用下榻上源驿,并摆下了丰盛的酒席为其接风洗尘,两人推杯换盏,没过多久,李克用就有点醉意了。
醉酒后的李克用胡风乍起,他忘了是在朱温的地盘了,仗着剿灭黄巢有功,言语间开始傲慢,这引起了朱温的极度不满。
酒宴结束后,趁着李克用酩酊大醉,朱温便派人围攻上源驿,李克用的部下拼死迎战,侍卫郭景铢更是将不省人事的李克用藏在床下,寻来了冷水浇头,才把李克用弄醒。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李克用大怒,率领亲兵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杀出重围,逃回了晋阳,从此后,李克用和朱温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世仇,晋、梁之间开始了多年的相互征战,双方也成了唐末实力最为强劲的两大军事集团。
获封晋王,灭梁建后唐
公元895年,李克用在翦除大宦官田令孜的过程中立功,被唐僖宗封为晋王,但整体实力仍不及控制了中原地区的朱温,在长安、晋阳、汴梁的三方博弈中,实力占优的朱温还是拔得了头筹。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昭宣帝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从而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序幕,仅仅一年之后,与之征战了20多年的李克用也撒手人寰了。
临死之前,李克用拉着儿子李存勖的手说:“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并亲手将三支雕翎箭交给了李存勖,这就是著名的“三箭之誓”。
《五代史阙文》记载:“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恨矣。”
承袭了晋王爵位的李存勖丝毫不敢懈怠,公元913年,晋军攻破幽州坚固的城墙,燕王刘守光北逃,但不久后就被捉了回来。
刘仁恭由于早被其儿子刘守光废掉了,所以一直被关在幽州城内,于是,这父子二人便被一同押回了晋阳,刘守光在晋阳被处死,而刘仁恭则被押往代州,在李克用的墓前,刘仁恭被挖心斩首。
公元921年,李存勖在新城、望都接连大败契丹军队,耶律阿保机仓皇退却,使得包括幽州在内的长城之南领土得以巩固,为李存勖进而挥兵南下,统一中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此时的天下早已群雄并起,王建建立了前蜀,杨行密建立吴、钱镠建立吴越国,王审知建立闽…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公元923年,在承袭晋王爵位的15年后,李存勖终于在晋阳称帝,是为后唐庄宗,他遵循“乃父之志”,“誓复唐家社稷”,李存勖决定继续延用“唐”的国号,以彰显自己对唐王朝的忠心,亦可加强自己称帝的合法性。
人们将沙陀人李存勖建立起的唐称为“后唐”,但实际上和李唐王朝没有任何关系,就在后唐立国的同一年,李存勖率大军攻陷汴梁,梁末帝朱友贞命侍卫皇甫麟将自己杀死,以求落得个体面。
对于李存勖来讲,灭掉后梁,算是完成了父亲李克用的最后一个遗愿,至此“三箭之誓”全部兑现,沙陀人在李存勖的带领下登上了华夏历史的巅峰,成了继五胡乱华后,元之前,最接近统一中国的北方游牧民族。
然而,对于中国历史来讲,游牧民族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时机,显然还没有成熟,李存勖酷爱戏曲,宠幸伶人,还能吟诗作词。
曾宴桃源探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別伊时,
在巴黎奥运会网球比赛举行地罗兰加斯的中心球场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胜利属于最坚韧不拔的人。郑钦文的表现无愧于这句在体育世界里通行的名言。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你能相信吗,这样一首哀怨情深的《如梦令》,竟是出自杀人如麻的李存勖之手,韵味丝毫不逊后世的李后主,但也许正因于此,李存勖终不能成就帝王之气。
沙陀绝唱,最终入华夏
在缴灭前蜀的过程中,李存勖重用宦官,冤杀了重臣郭崇韬,最终导致了兵变,自己也被伶人郭从谦所弑杀。
庄宗之后,其养子李嗣源继位,是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8年,颇有建树,但晚年由于儿子秦王李从荣之变,受了惊吓而旧病复发,公元933年驾崩。
明宗之后,其子宋王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仅仅在位一年,就被河东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起兵幽杀于卫州,李从珂是明宗养子,他在李嗣源的梓宫前继皇帝位,是为后唐末帝。
李从珂的继承帝位,引起了一个人的强烈不满,那就是曾经与其一同征战疆场的河东节度使,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
此时石敬瑭手握重兵,也引起了李从珂的猜疑,公元936年,李从珂让石敬瑭改任郓州节度使,封赵国公,实际上是想将其调离经营多年的河东地区,以便收其兵权。
石敬瑭在手下大将刘知远(后汉开国皇帝)的劝进下反唐自立,并上表李从珂,劝其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李从珂随即下旨免去了石敬瑭的所有职务,并派张敬达率兵攻打晋阳。
力不从心的石敬瑭知道坚守必不能成,于是就想出了向契丹人求助的法子,只是方式方法过于丧权辱国,他向当时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许诺,以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为代价,并认耶律德光为父,成了永远刻于历史耻辱柱上的“儿皇帝”。
正中下怀的耶律德光随即命大军南下,很快便解了晋阳之围,年底又册封了石敬瑭为皇帝,他所建立起了国家史称“后晋”。
解围后的石敬瑭兵锋直指洛阳,于是便出现了本文最初的那一幕,后唐的灭亡也代表着朱邪沙陀统治中原的时代结束,但后来的石敬瑭以及刘知远也都是沙陀人,他们所建立的“后晋”和“后汉”又相继存在了14年。
公元952年,随着后汉枢密使郭威代汉建周,沙陀人彻底的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他们走下了神坛,同化与汉族,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但其在残唐五代这一时期,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股票配资平台正规,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更不应被遗忘。
李克李存勖沙陀人沙陀石敬瑭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个人配资门户_正规专业配资_最专业配资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