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38%全国十大股票配资,本周累涨6.53%。房多多暴涨321.26%,满帮涨超4%,富途控股涨超3%,京东、哔哩哔哩、阿里巴巴涨超2%,拼多多涨超1%,唯品会、网易、小鹏汽车、蔚来小幅上涨。爱奇艺跌超9%,微博跌超3%,百度、理想汽车跌超1%,腾讯音乐小幅下跌。海底捞海外子公司特海国际上市首日收涨近14%,市值报14.41亿美元。
所有的人都会说,决定楼市价格的是供求关系。
这是理论上的正确,中国的楼市价格却不完全是供求关系可以定义的,因为计划之手可以扭曲市场,不管它最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是否回归市场,但权力意志是更高阶的力量,也许,有一天一拍脑袋把市场都取消了,也是可能的。
供求关系的遭遇到干预,会发生什么?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质上是政府干预下的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特有的税制所决定的,因为地方只能拿到55%的税收,事权却要承担85%,钱是不够用的,那怎么办?于是,我们学习香港,发现土地可以寻租,而且具有金融属性。
不但如此,中国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土地是“全民所有制”,所谓全民所有,其实也就是国有,所谓国有,其实也就是官有,这是中国语言的微妙,能够把官有解读成人人皆有,连复旦大学的张维为也被绕了进去。
既然是官有,这就好办了,地方成了唯一的土地资源供应者,且拥有定价权,价格是地方自己定的,这是从天而降的一个大蛋糕,所以,也称之为额外税。
这个大蛋糕有多大?
太大了,每年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在八万亿以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税收能在二十年内达到这个量级。
这个大蛋糕支持了各地方财政50%以上的收入,占据了房子价格中的60%以上。
这样一算账就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人盖的都是二层木结构房,我们都是高层,因为地价占比太高,只有增加容积率才能将地价的成本摊低到房价中,正是这笔额外税,彻底扭曲了中国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2021年后,市场销量已经到了天花板,开始向下滑落了,说明供求关系失去了平衡,马光远一脑门子算人均房子开发面积,要证明房地产没有过剩,这个逻辑起点就是错的,是脱离了干预性的市场定价谈过剩不过剩,销量上不去就是过剩,不是房子多得住不过来,是房价相对于有效需求过剩了。
房子销售不出去,开发商资金长期回不了笼,等待他们的就是破产。去年昆山两个新楼盘直接打七折,结果被叫停了,受到处罚。那么,请问,中国的楼市是供求关系可以完全决定的吗?不完全,要加上政策性干预的斜率。
楼市大涨,是因为地价大涨,楼市不跌,是因为有形之手限跌,于是,新楼盘房价相对稳定,但销量做出了逆向的反应;到了2023年,销量已经接近腰斩。干预可以改变斜率,延迟崩塌的时间窗口,最终改变不了市场趋势。
今年是标志性的一年,全房地产包括一、二线城市破防了,量价齐跌,包括七月份的数据,下跌的趋势依然明确。干预失灵了,相信这是办公室精英的一个沉重的教训,这个教训要警醒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也是整个经济。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
从今年的情况看,政策的发力已经到头了,房地产依然不景气;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没有任何行业的发展能替换这个大夜壶,最终只剩下了两条路:
第一条路,用3%的通用率,温和地通过二十年对债务的稀释,求得新的供求平衡点,用时间换空间。
第二条路,如果中国经济真扛不住了,地方财政也无力收缩体制性成本,会采取主动通胀摆脱困局;这就是接受黄奇帆的一个建议,从人民币加印以美元储备为锚定物转向以债务为锚定物,那么,一个货币工具的动作,足以将千万富翁打回到解放前。当然,也可以让一线城市的房子具有保值的功效,前提是,中国的老百姓要受得了一场大通胀的到来。
有人会气愤,会问楼市价格为什么不可以大降,这还真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事,决定楼市未来价格走势的,注定不是我们主观上的美好的期待,它是土地财政的核心价值取向,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逻辑。
房子的确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来炒的。但是,有一点要记住,它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敛钱的基本方式,且在一个长周期内无可替代,棋局已经走死了。
房子既然是商品,可以买卖,就不仅仅是用来住的,也可以是用来寻租、投资、变现、抵押、升值与贬值的。房子做为重资产,它的价值不在人品与商品的供求平衡,说到底是货币现象。印钞机停转,进入市场的货币少,房价就一定会降;印钞机加班,进入市场的货币多,房价就一定会升。
剩下的是政策的选择:要民生,还是要土地出让金?
印钞机中国楼市房地产房子发布于:江苏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专业个人配资门户_正规专业配资_最专业配资平台观点